第一步當然是收集好底片,找出拍攝的時間和地點(如果當時沒有整理的話),我們習慣把時間和地點寫在照片的後面,這時就要找照片出來對看看了,這樣掃出來的檔案才比較好整理,可以按時間來整理。在幾年前練習拍黑白底片就把家中底片整理過一次。
可是過去的底片保存並不一定那麼好(台灣的沖印店通常把一捲36張的135底片切成6張一條,保護袋最多可裝6X7=42張),當時也不會有電子防潮箱控制溼度,不小心就變質或發霉。
髒污尤其出現在底片保護袋沒保護到的地方,有可能是亮面或有藥膜的霧面,所以底片兩側通常狀況較差。
第二步:清潔底片,本來想說底片是用藥水沖出來的,最後再泡到清水洗淨,試了拿一張底片用RO水試驗,不料把表面髒的東西除去之外,藥膜也被洗掉,才上網找資料,可能需要PEC﹣12,網路評價還不錯,是一種不含水的溶劑,B&H賣$12.95美金,台灣賣得比較貴。
續...
1 comment:
Wow~ professional!
How is going :)
Post a Comment